盛祥顺成语知识网
首页 > 唐朝成语 > 班门弄斧的意思出处近义词反义词

班门弄斧的意思出处近义词反义词

成语名称:班门弄斧 成语读音:bān mén nòng fǔ 成语解释: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。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,不自量力。 >> 班门弄斧的故事 成语出处:唐·柳宗元《王氏伯仲唱和诗序》:“操斧于班、郢之门,斯强颜耳。”宋·欧阳修《与梅圣俞书》:“昨在真定,有诗七八首,今录去,班门弄斧,可笑可笑。” 成语造句: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,妹子何敢班门弄斧,同他乱谈。(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五十二回) 近 义 词:布鼓雷门、贻笑大方 反 义 词:虚怀若谷、自知之明、知人之明 成语用法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、宾语;含贬义,表示能力不如人 成语繁体:班門弄斧 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 感彩: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 成语正音:弄,不能读作“lònɡ”。 成语形式:ABCD式的成语 相关查询:唐朝成语、ABCD式的成语、偏正式成语、班门弄斧的故事、班门弄斧对对子、带弄字的成语、带斧字的成语、带班字的成语、带门字的成语 成语接龙:、第三个字是弄的成语、斧开头的成语、斧结尾的成语、班开头的成语、班结尾的成语、第二个字是门的成语 班门弄斧成语接龙: 斧钺汤镬 斧钺:古代军中刑戮。汤:滚开的水。镬:古代的大锅。汤镬:古代一种酷刑,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。指各种酷刑。 斧钺之诛 钺:古代兵器,像大斧;诛:杀戮,杀死。用斧、钺杀人的刑罚。泛指死刑。 斧破斨缺 斨:古代一种斧子。指武器破损残缺。 斧钺之人 斧钺:古代杀人的斧子,泛指刑戮。指因犯罪而应受到刑罚的人 俯首就缚 低下头让人。形容无法反抗或自愿认罪。 俯首帖耳 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,耷拉着耳朵。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。 斧钺汤镬 斧钺:古代军中刑戮。汤:滚开的水。镬:古代的大锅。汤镬:古代一种酷刑,把犯人投入滚水中煮死。指各种酷刑。 俯仰唯唯 唯唯:答应的声音。点头答应。比喻谦卑地应付。 斧钺之诛 钺:古代兵器,像大斧;诛:杀戮,杀死。用斧、钺杀人的刑罚。泛指死刑。 俯仰无愧 比喻没有做亏心事,并不感到惭愧。 俯拾地芥 象低头拾一根小草那样。比喻容易得到或容易成功。 俯拾即是 俯:低头,弯腰;即:就。只要低下头来捡取,到处都是。形容多而易得。 俯仰由人 集仰:低头和抬头,泛指一举一动。比喻一切受人支配。 俯拾皆是 只要低下头来捡取,到处都是。形容多而易得。 俯仰之间 一低头,一抬头的工夫。形容时间极短。 俯拾仰取 低头拾地上的东西,抬头拿上面的东西。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。 拊背扼喉 掐着喉咙,捺住脊背。比喻控制要害,制敌死命。 抚景伤情 接触到面前的景物而引起感情上的伤痛。 抚躬自问 反过来问一问自己。 辅世长民 辅世:辅佐当世的国君。长民:统治人民。辅佐当世的国君统治人民。 抚今追昔 抚:拍,摸,引伸为注意,注视;追:回想;昔:过去。看看现在,想想过去。 簠簋不饬 簠、簋:都是古代食器,也用作放祭品;不饬:不整饬。借指贪污。旧时贪吏常用此语。 抚心自问 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。表示自我反省。 釜底游鱼 在锅里游着的鱼。比喻处在绝境的人。也比喻即将灭亡的事物。 >> 查看全部班门弄斧成语接龙的信息 班门弄斧的意思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。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,不自量力。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唐朝成语 画龙点睛的意思...
成语名称:画龙点睛 成语读音:huà lóng diǎn jīng 成语解释: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。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,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...
唐朝成语 画龙点晴
典故出处唐·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·张僧繇》:“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,每云:‘点睛即飞去。’人以为妄诞,固请点之。须臾,雷电破壁,两龙乘云腾去上天,二龙未...
唐朝成语 画龙刻鹄
[成语解释]比喻好高鹜远,终无成就。同“画虎刻鹄”。 [典故出处]清·唐孙华《送吴振西北游》诗:“东箭南金谁国士,画龙刻鹄半虚名。” [ 近义词 ]画虎刻...
唐朝成语 画蛇著足
[成语解释]比喻做了多余的事,非但无益,反而不合适。同“画蛇添足”。 [典故出处]唐·韩愈《感春》诗之四:“画蛇著足无处用,两鬓雪白趋埃尘。” [ 近义词...

强力推荐